我國電泳漆作業通用規范
時間:2015-07-07
規范性引證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經過本規范的引證而構變本錢規范的條款。但凡注日期的引證文件,其隨后一切的批改單(不包含修訂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范,但是,煽動依據本規范達成協議的各方研討是不是可運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別。但凡不注日期的引證文件,其最新版別適用于本規范。
ZZ 1620 電泳漆膜附著力測定法
ZZ/Z 1610 電泳漆膜硬度測定法 擺桿阻尼實驗
ZZ/Z 1611 電泳漆膜柔韌性測定法
ZZ/Z 1612 電泳漆膜耐沖擊測定法
ZZ/Z 1661 色漆和清漆 耐中性鹽霧功用的測定
ZZ/Z 6619 電泳漆膜鉛筆硬度測定法
ZZ/Z 9286 色漆和清漆 電泳漆膜的劃格實驗
ZZ/Z 9651 色漆和清漆 杯突實驗
ZZ/Z 12212 鋼鐵件涂裝前除油程度查驗辦法(驗油試紙法)
KO/Z2214 電泳漆電泳漆膜制備法
KO/Z2215 電泳漆電導率測定法
KO/Z2216 電泳漆泳透力測定法
KO/Z2216 電泳漆庫侖功率測定法
KO/Z2218 電泳漆堆積量測定法
KO/Z2219 電泳漆泳透力測定法(鋼管法)
1 術語
1.1 電泳
電泳涂裝是帶電荷的水溶性涂料粒子,在電場作用下,在相反電荷電極上堆積構成涂層的技術。有陰極電泳與陽極電泳之分。
1.2 泳透力
泳透力是指電泳液在規則的電泳條件下(電壓、時刻、溫度、固體分和PH值),深化被屏電極電堆積的才調。
1.1 電泳漆液固體分
系指電泳漆液中成膜物質(樹脂與顏料)的含量,通常以質量百分數標明。
4 技術
4.1 技術流程圖
4.1.1 電泳技術流程圖
4.1.2 前處理技術流程圖
4.2 技術進程
4.2.1 前處理技術進程操控
4.2.1.1 脫脂
運用富含外表活性劑的堿性水基脫脂劑,選用浸噴聯絡的辦法,兩次脫脂。脫脂時應操控脫脂溫度與脫脂時刻。
4.2.1.2 表調
應操控有用的鈦的含量以及PH值和電泳漆液的堿度。
4.2.1.1 磷化
電泳前的磷化選用薄膜磷化,應操控電泳漆液的總酸度、游離酸度、酸比、電泳漆液溫度、磷化時刻以及促進劑的氣體點值。
4.2.2 電泳技術進程操控
電泳涂裝需操控的技術參數包含以下四個方面,其間泳涂電壓和時刻、電泳漆液固體分、電泳漆液溫度、PH值、電導率以及膜厚是現場操控的首要項目。
4.2.2.1 電泳漆液的構成方面
包含固體分、灰分、MEQ值(電泳漆的中和當量)和有機溶劑含量。
4.2.2.2 電泳條件方面
包含電泳漆液溫度、泳涂電壓、泳涂時刻。
4.2.2.1 電泳漆液特性方面
包含PH值、電導率。電導率按KO/Z 2215規則(電泳漆電導率測定法)測定。
4.2.2.4 電泳特性方面
包含庫侖功率、最大電流值、膜厚和泳透力。庫侖功率按KO/Z 2216規則(電泳漆庫侖功率測定法)測定,泳透力按KO/Z 2216(電泳漆泳透力測定法)規則或KO/Z 2219規則,電泳漆泳透力測定法(鋼管法)測定。
4.2.1 電泳漆的烘干
應操控烘烤溫度與烘烤時刻。
5 質量央求
5.1 脫脂質量央求
脫脂后的工件外表應清潔無油污。
5.2 磷化膜質量央求
電泳涂裝前的磷化膜廣泛央求耐酸堿性,即央求所謂高P比的磷化膜,一同央求磷化膜結晶要細而細密,且央求薄膜磷化。
5.1 電泳底漆質量央求
外觀:膜厚均勻,色彩一同,無電泳漆膜粗糙,針孔、花臉、陰陽面、縮孔、失光、水痕等缺點。
膜厚:25±5μm。
耐中性鹽霧實驗1000h。
6 質量操控與查看辦法
6.1 脫脂作用的查看
查看脫脂作用的辦法有:目視法、揩擦法、水潤澤法、接觸角法、硫酸銅法、殘留油分質量法、比色法、紅外分光法等。最常用的辦法是水潤澤法。脫脂并水洗后的工件外表的水膜應無缺接連,無水珠懸掛。
6.1.1 除油程度的查看
鋼鐵外表除油程度參照ZZ/Z 12212斷定。本辦法用規范G型極性溶液滴2滴(0.1ml)在被試外表上,立即用玻璃棒涂成20mm×40mm的覆蓋面積,將特制的A型驗油試紙緊貼在溶液膜上,1min后查詢變色狀況。若A型驗油試紙顯色均勻、接連無缺,即為合格,反之不合格。
6.2 磷化膜質量斷定項目與辦法
6.2.1 外觀目視法
好的磷化膜外觀均勻無缺細密、無金屬亮點、無白灰。
6.2.2 微觀構造顯微鏡法
結晶形狀以柱狀結晶為好。結晶規范小些為好,通常操控在幾十個微米以下,最佳的可達2~5μm。排布越均勻,孔隙越小越好。
6.2.1 厚度(或分量法)測定法
選用分量法測定較為精確。
6.2.4 腐蝕功用測定法
對磷化膜直接進行耐鹽水實驗(1%氯化鈉水溶液于15~25℃浸漬),在涂膜后進行鹽霧實驗、耐溫實驗或循環周期實驗等,以斷定復合涂層的耐腐蝕性。
6.2.5 杯突實驗或沖擊實驗查驗
6.2.6 二次附著力測定
磷化膜涂裝后測定的附著力稱為一次附著力。在必定條件下進行耐溫水實驗后再測定的附著力稱為二次附著力。
6.2.6 磷化膜孔隙率的測定
6.2.8 磷化膜的P比
磷化膜中的磷葉石的份額。
6.1 電泳質量操控與查看辦法
6.1.1 電泳質量操控
經過操控電泳電泳漆液的固體分、PH值、電導率、溫度,泳涂電壓,電泳時刻等電泳技術參數;操控電泳后的清潔質量以及電泳底漆的烘烤溫度與時刻來操控電泳涂裝質量。
6.1.2 電泳底漆質量的查看項目及辦法
6.1.2.1 外觀質量選用目測辦法
膜厚均勻,色彩一同,無電泳漆膜粗糙,針孔、花臉、陰陽面、縮孔、失光、水痕等缺點。
6.1.2.2 附著力選用劃格或劃圈法測定
⑴劃格法(ZZ/Z 9286):是選用高合金鋼劃格刀具縱橫穿插切開距離1mm的格子,切開數為6的評級辦法。最佳為GZ0級,最差為GZ5級。
⑵劃圈法(ZZ/Z 1620):是用劃圈附著力測定儀,施加載荷至劃針能劃透電泳漆膜,均勻地劃出圓滾線(長度6.5cm±0.5cm),標出1~6的部位,標明部位格子以電泳漆膜保存60%以上視為無缺,則電泳漆膜無缺的最小格子部位便是相應的附著力等級,1級最佳,6級最差。
6.1.2.1 沖擊強度按ZZ/Z 1612規則測定。
6.1.2.4 杯突實驗按ZZ/Z 9651規則進行。
6.1.2.5 硬度選用擺桿法或鉛筆硬度測定
⑴擺桿硬度測定:按ZZ/Z 1610規則的A法或B法測定。
⑵鉛筆硬度測定:按ZZ/Z 6619規則測定。
6.1.2.6 柔韌性按ZZ/Z 1611規則測定。
6.1.2.6 耐鹽霧性按ZZ/Z 1661規則進行。
瀏覽:次